更新时间:
6月14日上午,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,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,要求即日起,受旱地区上游黄河、海河、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,加大下泄流量,保障抗旱用水需求,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,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,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。6月14日15时,水利部将针对河南、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,目前维持针对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,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。
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山东、河南5省(区)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,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。
中国名义税负一直高于实际税负。所谓名义税负是指企业名义上该缴纳的税费。由于征管、企业对税法理解等原因,实际上企业不一定足额缴纳法律意义上的税费。
《柳叶刀》已经连续多年发布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的报告。最近一次,《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》指出,气候变化是中国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之一。比如这次大风天气,有医生提醒,会对健康产生多种影响,有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、影响心脑血管、引发皮肤问题、加重关节疼痛等。
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,2024年8月与2023年同期并列,成为自1940年以来最热的8月之一,2024年的地球不仅见证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和8月,还经历了北半球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季。全球平均气温异常值较1991—2020年的平均值高出0.70摄氏度,创下新高,且比去年同期升高了0.23摄氏度。同时,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历史平均水平低了17%,而南极海冰范围也减少了7%,这一数值略高于2023年8月观测到的历史最低值-12%。原本只会在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现在开始出现在其他季节。2024年,全球多个地区在非典型季节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。在春季期间,欧洲西南部、北非、东南亚以及巴西的部分地区经历了罕见的高温事件,气温飙升至40℃以上,增加了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,对人类和生物生存构成重大威胁。研究表明,这类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正在提前,并且呈现出空间复合型的特点,多个粮食产区可能同时遭受高温侵袭,从而威胁到全球粮食安全。
赵力也表示,虽然白额高脚蛛对蟑螂有一定控制作用,但其效果受环境、蟑螂种类、蜘蛛数量等因素影响显著。对于轻度蟑螂问题或特定环境,如密闭、潮湿空间内,可能效果较好;而对于严重虫害或复杂环境,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理,包括清洁食物残渣、封堵缝隙、减少潮湿区域,以及使用饵剂、粘板等。
截至6月13日,全省大、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.48亿立方米,储量充足有保证,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,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;南水北调中线工程、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,地下水源较充沛,能够满足抗旱需求。5月下旬以来,对全省98.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.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,及时修复损坏设施,确保抗旱灌溉需要。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,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。